就在昨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正式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事实上,人们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在2003年。
这种在地球上繁衍了1.5亿年之久的我国特有种,早已不可逆转的走上了灭绝之路。
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第三大的国家,我国拥有超过34,000种已知的动植物。
但是目前,已经将数百种动植物推向了灭绝边缘,还有数百个物种出现在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其中许多被列为极度濒危。
仅以本文盘点中国最濒危的10个物种,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巍巍中华永葆生物多样性。
1.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是3种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均被列为濒危物种名录。
其中,黔金丝猴是数量最少、栖息地最狭窄、生态学资料最少的一种。
数量极其稀少的黔金丝猴
资料显示,黔金丝猴数量不超过800只,被称为“世界的独生子”。
黔金丝猴仅分布于我国贵州省境内的梵净山中,是梵净山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同时也是比大熊猫还稀有的“国宝”。
因此在中国濒危物种名单上,我们将罕见的黔金丝猴排在首位。
2. 华南虎
华南虎也叫中国虎或厦门虎,是体型最小的老虎亚种之一。
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的森林,由于偷猎、栖息地丧失和人虎冲突,被认为是最极度濒危的老虎。
华南虎已处于野外灭绝状态
目前,华南虎已经宣布野外灭绝,只有不到100只被圈养,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动物园,例如上海野生动物园和广州动物园。
至目前为止,我国就只剩下华南虎、东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4种老虎。
虽然亚种数占世界第一,但如今我国的野生虎个体数却极少,即便是数量最多的东北虎,也只有30只左右。
3. 中华鲟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鱼种之一,其化石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
最初发现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如今是国内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长江中的中华鲟预计只剩十几尾
中华鲟可以长到5米,体重200—5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鲟鱼,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保护。
20世纪后期,受人类活动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的规模急剧缩小。
从2017年起,已连续5年未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如今长江中的中华鲟预计只剩十几尾。
4.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俗名中国娃娃鱼、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
目前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
堪称“活化石”的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体长可达近2米,体重可达70公斤。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鲵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
2022年5月,中国科学家在江西新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共记录成体、亚成体和新孵化的幼鲵在内的700余尾个体,并连续两年观察到野外繁殖现象。
5. 亚洲象
亚洲象能够长到2-4米高,重量可达3000-5000公斤,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
几十年来,亚洲象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物种。
栖息地不断破碎化的亚洲象
自清朝以后,我国境内自然栖息地被压缩到云南无量山、哀牢山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一带。
截止2020年,预计我国亚洲象的数量约为300头。
2021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15头亚洲象一路“象”北,经普洱、玉溪等地抵达昆明,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6. 东黑冠长臂猿
东黑冠长臂猿是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之一,世界第二濒危类人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红河以东(中文名中“东”字的由来)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
曾经绝迹近半个世纪的东黑冠长臂猿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度认为已经从中国灭绝。
2002年和2006年,调查人员分别在越南高平省重庆县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的喀斯特森林中重新发现了该物种。
“消失”近半个世纪的东黑冠长臂猿重回大众视野,一度成为国际保护生物学界轰动一时的科学发现。
目前,东黑冠长臂猿目前全球仅约140余只。
7. 野双峰驼
野双峰驼又名野骆驼,是一个濒临灭绝的骆驼科骆驼属物种,生存于我国西北部和蒙古南部。
2002年,野双峰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录。
曾出现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画面中的野双峰驼
近年来,野双峰驼个体数量逐渐增加,目前仅存约1000头,大多数生活在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野双峰驼的栖息地获得保护和扩大。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后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只野骆驼,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野双峰驼的生存现状不断好转。
8. 白肩黑鹮
白肩黑鹮是鹮科黑鹮属的珍稀鸟类,又叫东方黑鹮。
白肩黑鹮原产于东南亚的一小片区域,被认为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国内野外可能已灭绝的白肩黑鹮
虽然过去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和我国南部都能见到白肩黑鹮,但目前数量非常稀少,分布也非常分散,据信近90%生活在柬埔寨。
19世纪在云南西南部曾有记录,目前在我国的分布状况不明,可能已经野外灭绝。
9. 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是唯一拥有双角的亚洲犀牛,也是所有物种中最小的。
与爪哇犀牛同属世界上最濒危的犀牛物种,如今只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岛存活。
出现在国家博物馆中的苏门答腊犀
根据 IUCN 的评估,可维持种群繁衍的成熟个体仅有约30头。
苏门答腊犀曾经在中国也有分布,可能一度到达四川。
如果去中国国家博物馆,你会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尊十分精美的国宝青铜器——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它就是一头苏门答腊犀。
10. 扬子鳄
在我国濒危物种名单上,最后出现的是扬子鳄,又叫中华短吻鳄。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模式标本产地为安徽芜湖。
极度濒危的扬子鳄
扬子鳄被认为是鳄鱼家族中最濒危的物种,估计只有约120只野生个体。
野外种群主要分布于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大约圈养了10,000条以上的扬子鳄,主要分布于安徽宣城的中国扬子鳄繁殖中心,以及许多动物园里。
声明:《极度十大濒危动物,中国全部一级保护动物(附2023年最新排行榜前十名单)》一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归属于其原作者所有。本站承诺不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仅为传递知识性正能量信息。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到1791363168@qq.com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