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公布部门预算的115所高校中,总收入达百亿的学校就有17所,达到五十亿的更有41所之多。
这种差距同样体现在生均预算上,也就是大学对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投入,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
大学这么富,钱都花哪儿了
无论高校拿多少钱,教育几乎都是最大的支出。2021年,清华大学预算收支表中的教育支出为209.85亿元,占本年支出的86.55%。
但对于有钱的高校而言,除了教育支出外,还有余裕来投入到科学支出中,产生更高的回报,从而形成马太效应。这一点在理工类高校中体现特别明显。
理工类高校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有多舍得?以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2021 年在科研上的开支是38.36亿元,比教育支出还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预算都准确反应了经费怎么花。
中山大学此前就曾出现过教育支出是45.6亿元,而科学技术支出只有6299.25万元,占比只有1.32%的情况。
但学校越有钱,科研投入越多,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在 2018 年,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都在百亿以上,支出占比达 20%,而青海、海南等省份只有几个亿,有的甚至连一亿都不到。
既然高校间的经费差异这么大,那么是不是靠政府平衡财政补助,就能让弱势的大学摆脱困境呢?
可能并不一定。
搞钱关键还是靠自己
在一般人的预想中,肯定是政府财政拨款力度大了,这些公办高校才这么有钱。但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高校预算表可以看到,大学的收入有三大块: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其中公共预算就是政府的拨款。
可以看出,高校间差异悬殊的经费,很大程度上是高校“筹资”能力的差距导致的。
什么是事业收入?简单来讲就是学费及培训收入和科研收入两大块。
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新时代企业家科学与人文学堂项目(第 3 期)”为例,该课程要上 30 天课,学费是 19.8 万元,算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要交 6600 元, 抵得上一名普通本科生一学年的学费。
事业收入的另一笔重要来源就是科研。除了有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投入,比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也有来自企业的合作委托,例如华为、腾讯等出资和高校共建实验室。
这也是为什么有理工学科的综合类院校,以及理工科学校的事业收入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
而更明显的比较,来自于同城同量级高校的经费比较。就像偏理工的清华收入要高于偏文的北大一样,上海的交大收入高于复旦,南京的东南大学高于南大,武汉的华科高于武大。
当然,除了院校类型,地理区位也是避不开的影响高校财政的重要因素。通过梳理 985、211 高校的预算报表,可以发现东部省份的教育经费预算收入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17 所年收入达百亿的 985、211 高校中,近一半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座城市。而贵州、云南、青海等西部省份,连一所预算过五十亿的大学都没有。
经费是高校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根本,坐拥大量财政预算的高校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资金投向科研,而孵化的科技创新又进一步创收。
学校有钱没钱,就读学生的感受最真切。名校间的贫富差距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如果在发达地区还好,如果坐落在偏远省份,硬件水平可能还比不上大城市的普通高中。
但对于预算较少的高校来说,怎么样将一块钱花出三块钱的效果,则更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声明:《中国最有钱大学排行,北大只能排第三(附2023年排行榜前十排名名单)》一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归属于其原作者所有。本站承诺不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仅为传递知识性正能量信息。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到1791363168@qq.com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