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张大千是近代非常有名的一个画家,在近代中国画坛的历史地位,甚至在世界画坛的历史地位,都非常高的;从他那么多名号中都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成就之高。张大千和齐白石一直并称为南张北齐,西方国家甚至称张大千为东方之笔,徐悲鸿更是称赞他是 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是名噪中外的一代绘画大师; 张大千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为世所罕见;誉他为一代绘画大师,当之无愧。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雅俗共赏。他兼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画荷花、海棠和工笔人物,独树一帜,都能入妙境。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张大千老有才了,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牛人。
张大千之所以有才,除了天赋外,还在于他学习古代名家绘画技法,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集众家之长,成就了自己的绘画事业。
张大千学习古代名画家,一是数量最多,二是最博杂,三是在笔墨技法上,获古法精华最好,四是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跨度最广。如果非要给他的话做个评价的话,可以这样说:从讲求笔情墨趣、逸笔草草的纯水墨写意,到金碧辉煌、色彩鲜艳的工笔画,甚至吸收了西方自动性技巧的观念,发展出个人风貌的泼墨、泼彩,创立了名闻遐尔的大风堂画派,他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
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张大千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画大师。
我们还看到,他极富个性之外,还极富传奇色彩。关于他的逸闻趣事有很多、流传也很广,自然而然的争议也就多了。喜爱他的人说他是石涛再世、当代第一大画家,不喜爱他的人说张大千破坏盗窃了敦煌壁画、是被政坛捧出来的艺术大师。
爱也是他,恨也是他。在这里,我只想套用鲁迅对郭沫若的评价来说一句:张大千才华横溢,他生活中痴情又滥情,流氓画家不假。他先后娶了四个女人,但他的红颜知己,有何止这四个?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一生都要恋爱……
顺便说一句,张大千真的为自己的女儿制作了一件旗袍,后来被拍卖到了210万;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厨师,甚至专门写了一本食谱,介绍了他所最爱的17道菜。张大千曾经说过:我对烹饪的擅长甚至比画艺还要高。
张大千像
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5月10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又名季,季菱,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原籍广东番禺,先世于康熙年间迁徙入蜀,定居内江,从事盐业。张家曾是内江方圆百里显赫一族。可惜,到张大千父亲这一辈的时候,已经陨落了,变得非常贫穷。
张大千父亲叫张怀忠,为人豪爽大方。可惜在他这一辈时,家境已极度清贫。后来靠着张怀忠的经营累积,生意越做越大,家道这才重新殷实起来。张大千母亲叫曾友贞,大家闺秀,主持家务井井有条;她擅长绘画与绣花。张母治家严谨,讲究规矩,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赏罚分明。这些对张大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譬如,张大千晚年时候,对长者仍行跪叩大礼,同时也接受门生晚辈的跪拜,在谦辞时也常跪下回拜。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张大千丰厚的营养。当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包括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书籍;张大千五岁就跟着姐姐张琼枝开始读这些典籍了。
张大千
大千这个名字怎么来的?说来好笑的很。张大千曾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姐,也是他的未婚妻,名叫谢舜华;在他18岁,谢舜华得了痨病死了,张大千因此事看破红尘,竟然在1919年冬,于松江禅定寺出家,住持逸琳法师为他取法名大千;在佛经《智度论》卷七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语。张大千准备终身不婚,以此表明对未婚妻的痴情。因张大千嫌烧戒疤太疼,同时他家中长辈们又极力反对他遁入空门,他最后出家不成功,由二哥张善孖将他抓回四川,并给他重新安排了一门婚事。不能不说,张大千还是一个情种。既然是一个情种,自然多情了;后来,张大千先后娶了三个老婆。在他娶第四个老婆时,前三个老婆实在气不过,就合起来把他打了一顿;生气的张大千又一次跑出去要出家,被他的三个老婆追了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张大千出家当和尚不成功,还前前后后娶了四个老婆,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不得不说,痴情的张大千同时又极其滥情,和郭沫若一样,看见美女就走不动了,流氓又流氓。
他虽然不再当和尚, 大千居士的名号却一直使用。
张大千兄弟十人,他排行老八,乳名小八。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孖影响,也非常爱画画;他的四哥张楫还送他一本《芥子园画谱》,这让张大千学画更有兴趣。张善孖是张大千二哥,与张大千大哥是一对双胞胎,后来大哥早夭,张善孖就成了家中长兄;他酷爱绘画和武艺,曾任川军旅长、国务院参议等职,因性子耿直、仕途坎坷,回家闭门教弟弟读书,对张大千管束严格、费尽心血,张大千一生的事业,可以说都是二哥成就的。跟着张善孖一起学画的,还有张大千的姨家表姐谢舜华;谢舜华比张大千大两岁,两人自小青梅竹马,一起玩耍,一起跟着二哥张善孖上课,还一起挨过张善孖的责打。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擅长画虎,曾经送给陈纳德将军一副《飞虎图》,后来陈纳德就把自己率领的空军志愿队称之为飞虎队,并以此图制作徽章发给下属。
1916年,17岁的张大千与表姐谢舜华订亲。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张大千暑假与同学徒步返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被迫为师爷,三个月后才脱离匪穴。
1917年,18岁的张大千跟着二哥张善孖来到日本,入京都艺专学习染织;当是他的想法是毕业后当一名优秀的裁缝。染织并非张大千真正的兴趣,他在课余最爱的事儿就是绘画。一同赴日的二哥张善孖发现这个弟弟极具绘画天赋,于是就为他购买了绘画的相关资料,并经常指点他绘画。在日本,张大千还经常到各博物馆参观、欣赏那里收藏的大量的中国画,这对他一生的绘画事业,有着很深的影响。张大千在日本时间不长便收到家信,信中说谢舜华因干血痨去世;张大千悲恸万分,连夜赶赴上海,打算回内江吊祭未婚妻,但这个时候军阀混乱、兵荒马乱,他阻于兵燹,未能回川。
1919年春天,张家再次为张大千订了倪家姑娘为妻,想不到的是,倪家姑娘在不久后得了精神疾病,痴呆了,生活不能自理。先后两次订婚都横遭意外,这让张大千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测,于是愁绪满肠。于是,他跑到了禅定寺,要求出家;这就有了大千的法号。是张大千二哥张善孖把张大千从禅定寺拉了回来,逼着他还俗,并与舅舅家的表妹曾正蓉完婚。婚后,张大千带着妻子又来到上海,学习绘画。
在张大千结婚之前,他曾和小弟张君绶一同上海,先后拜在一代大师曾熙和李瑞清门下,学习诗词、书法,临摹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因为曾熙和李瑞清都特别喜爱好石涛和八大山人,受老师影响,张大千学画的同时,学八大山人画墨荷,学石涛绘山水。石涛的山水画对张大千影响非常大,他一生都在不断钻研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得益于曾熙和李瑞清两位老师的耳濡目染、传承亲授,张大千在书画鉴赏上提高很快。他反复观赏、研究、临摹八大山人、石涛等历代名家的作品,不断修正自己的技艺。另外,在两位老师的引荐下,张大千还结识了 海派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黄山画派梅清以及南京的张风等诗书画名家,黄宾虹先生也是这个时候认识的。通过和这些人的交往,他大大开阔了眼界。
要说的是,曾正蓉是位非常传统的女性,贤惠能干,精通女红,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为人分寸。两人是包办婚姻,张大千对曾正蓉缺少热情,但夫妻二人仍然能相敬如宾地生活在一起。曾正蓉新婚后多年未孕,可是黄凝素过门后接连生了八个孩子,很能说明问题。曾正蓉晚年时曾叹息自己是感情上被遗弃了的人。
1922年,23岁的张大千在老家内江遇见了15岁的黄凝素。黄凝素小家碧玉,活泼貌美,喜欢书画;有一次在参观张大千画展时,遇到了画家张大千,张大千对她一见钟情,惊为天人,便托人说媒,要将黄凝素娶回来当小妾。黄凝素爱上张大千的才华,便不顾父母反对,进了张家,做了张大千的二姨太。
黄凝素
张大千对黄凝素非常喜欢,迎进门之后,他画的仕女图都是以黄凝素为模特。张大千作画时不喜欢他人打扰,不允许别人进他书房,然而黄凝素却出入不禁,与张大千谈笑风生、共榷画艺。
1923年,黄凝素生下第一个儿子,后来陆续为张大千生了八个孩子;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就由正妻曾正蓉帮忙照料。张大千感到有些对不起曾正蓉,于是对曾正蓉恢复了热情,在与张大千结婚十年后,曾正蓉生下她唯一的女儿张心庆。唉,曾正蓉几乎守了十年的活寡!
不得不感叹,张大千精力旺盛,黄凝素也真的能生。也正因为能生产,本来雅擅丹青的黄凝素,不得不整天围着孩子转,变成了黄脸婆,不复从前清纯婉约的模样,也从张大千的画笔下渐渐消失了。张大千还曾痛心地对她说:你怎么变成了这样?黄凝素回答:孩子要吃饭了,我没空跟你多说。
张大千的激情在黄凝素身上得不到慰藉,他苦恼呀,他苦恼于没有了爱情,他的艺术激情无法点燃。于是,1927年,张大千在前往朝鲜交流时,爱上了语言不通的朝鲜侍女池春红。
张大千与池春红
池春红能歌善舞、懂得绘画,张大千有意娶她为三姨太,于是将池春红照片寄给黄凝素,意在投石问路,结果被黄凝素断然拒绝了,张大千从此与池春红一年一度鹊桥会,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张大千《红拂女》
2013年5月10日,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工笔仕女精绝之作《红拂女》以950万起拍,随后买家直接叫价至3000万,经过数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130万高价成交。
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画展,展出作品以山水为主,共100幅,每幅作品的售价都是大洋20元。让人意外的是,还没几天功夫,他的100幅作品竟然全部卖完了。这给了他很大信心,从此,便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不过,他随后的作品,可不再是20个大洋,而是以黄金计价,少则一两黄金,多则几条黄金。虽然昂贵,但销路极好,典藏家都爱收藏他的作品。1948年,张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内举行画展,展出作品99件,多为工笔重彩;参观者多,争购者不少,盛况空前。
张大千《墨荷》图
如果非要给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分阶段的话,可以分为师古、师自然、师心三阶段:
第一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
第二阶段: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
第三阶段:60岁后,以心为师。
张大千早年遍临古代绘画大师名作,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从宋元诸家到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墨彩相辉映,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现代气息。
张大千的传统绘画功力深厚,博取众家之长,又融会贯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临摹古人名作,他临摹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维妙维肖,几近乱真。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他还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到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
如果一个画家能集古代众家之长,又能融会贯通,学习当代绘画的长处,那么他就能承前启后,成就自己的功名。张大千又学习了西方的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所以他的绘画不同凡响,他拥有了同时代人不可超越的地位。
一般认临摹古人的画只能得其貌,不能深入其境;然而张大千临摹的画高度神似,几乎乱真。这里还有几个逸闻典故:为了检验自己临摹的古人作品到底水平如何,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来鉴定他临摹的作品,许多大家都看走眼过。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都很高,很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譬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师古人与师造化是张大千遵循的金玉良言。严格来说,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张大千《黄山图》
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
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
张大千遍游海内外名山大川,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他曾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哪些名山大川给张大千留下的印象最深?当推黄山;他曾三次登临黄山。他之所以偏爱黄山,大概是受石涛的影响,石涛有大量的黄山画作。张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张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周游欧美各洲,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都有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也为他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张大千之所以成功,还在于他从古代的典籍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张大千读书很用功,既博又杂,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他曾对后辈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画画、读书、游历是张大千的日常生活。他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即便在外出旅途的车船上,也能潜心阅读。据说有一次,一个朋友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从成都到重庆。结果,下车后张大千便把《荒书》内容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张大千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
张大千成名比较早,但真正有自己的风格,则是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时期,张大千遍游名山大川,结交海内文坛画界名宿。在更广泛研摹古代名家作品的同时,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南张北溥也在这个时期提出来,这使张大千在画坛上的地位逐渐显赫。
张大千自画像
1929年,三十而立的张大千已在画坛有了很大名气。4月,张大千提交两幅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美展干事会员。
春天,张大千作《三十自画像》:四尺立轴,画中人宽袖长袍,络腮胡漆黑,两眼圆黑。背景为一古松。画中人自信、昂扬。这幅像上,先后有多位文坛画界名流题诗,包括曾农髯、杨度、黄宾虹、博心畲、陈散原、叶恭绰、谢稚柳、吴湖帆、沈尹默、徐悲鸿、方池山、谭延阎等32人。
徐悲鸿题:其画若冰雷,其髯独森严。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
杨度题:秀日长髯美少年,松间箕坐若神仙。问谁自写风流格,西蜀张爰字大千。
1932年,张大千经张师黄介绍,由上海迁往苏州网狮园。奇花异木的园林胜景让张大千能够安心作画,不受外界干扰。自此,张大千的居住地都是山清水秀之处,譬如北京的颐和园、四川的青城山、昭觉寺、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台北的摩耶精舍。每到一地,张大千都把家布置得非常雅致,花草、奇石自是少不了。张大千的家经常高朋满座,来往的都是社会名流和精英,章太炎、陈石遗、李印泉等大儒经常携杖而来,徐悲鸿也时常流连,谢稚柳先生还曾经小住,叶恭绰先生则来的最多最勤,像是一家人似的。
这个时候的张大千总是穿着长袍、留着长髯、红光满面、意气风发,与来客切磋研磨,往往一边作画一边谈,各叙心得,甚至一起作画。好美食的张大千,有时候还会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菜,与客人一起共享佳肴。张大千一干弟兄都好客,也都豪爽,古道热肠,所以一生朋友非常多,三教九流、军政上下都能说到一起,都能成为朋友。张大千挂在嘴上的是:佳士姓名常挂口,平生饥寒不关心。这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他经常挥金如土,也常常寅吃卯粮,他相信钱是人挣来了,千金散尽还复来,花掉的钱还能挣回来。有人评价他:满架皆宝,一身是债,贫无立锥,富可敌国,还甭说,真把他既穷且富的形象勾勒的分外准确生动。张大千富的时候多,穷的时候少,毕竟,他的作品是中国近代画家中最多的,还动不动就能拍卖出天价。1965年,他的一幅泼墨画《云山古寺》拍出1.09亿,《瑞士雪山图》拍出1.64亿,《桃园图》则拍出2.27亿。
张大千《泼彩荷花》
1933年5月,应欧洲朋友邀请,由徐悲鸿组织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国立美术馆开展,引起西方各界震动。展出作品主要是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高奇蜂、王一亭等中国近代画家作品。张大千的《金荷》和徐悲鸿、齐白石等人的十二幅作品被法国政府购藏,随后在美术馆开辟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室陈列。巴黎画展后,作品又在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苏联等国展出。张大千的《江南景色》被莫斯科国立博物馆收藏。
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说:大千代表山水作家,其清丽雅逸之笔,实令人神往。故其《金荷》藏于巴黎。《江南景色》藏于莫斯科国立博物院,为现代绘画生色。 张大千爱荷、养荷、观荷、画荷,荷花与山水画都是张大千的绝活。他十分赞赏八大山人画的荷花,有大荷花的景象,不是搞几支花叶的拼凑。张大千深得八大山人用笔章法气势,并常临塘观察、写生,取法自然。八大山人画荷多用湿笔,张大千则兼用渴笔。湿笔墨活、浓郁、深厚、凝敛而不滞,渴笔飞白、苍劲、流畅、华滋而不枯。张大千兼工带写,采用淡彩、水墨、泼墨、泼色等方法,能够画出荷花在风、晴、雨、露中的各种姿态。所画荷叶泼墨与渴笔兼用,卷舒自若,层次深厚;荷干亭亭玉立,气势挺拔。张大千的墨荷尤其与众不同,他常常用草书笔法为之,行笔奔放,一气呵成。特别是画荷梗子,以圆笔中锋,一泻数尺。有时画案较窄,他则叫人将纸向前方牵去,―笔由上往下,然后―笔由下往上;两笔相交,毫无接痕,用笔之神,今人咋舌。他曾在北京颐和园花长时间观察湖中荷的姿态,研究其生长规律,又学习八大山人、华嵒等古代名家手法,他笔下的荷花由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徐悲鸿赞张大千荷花前无古人。"风吹荷叶十八变",张大千做到了。
此次展出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张大千在世界上也有了自己的名声。
1933年,张大千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艺术系主任徐悲鸿邀请,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当时的中大艺术系名家云集,有徐悲鸿、吕风子、张书旗、潘玉良、陈之佛、汪采白、常任侠等。张大千以其笔墨雄肆、气韵朴厚的山水风景画在其中独树一帜。
每到上课的日子,张大千总时天刚亮就起床,然后坐黄包车到苏州火车站,乘火车去南京。到了艺术系的大画室,长胡子老师张大千就在画案上作画,―边画,一边讲,从构思、五意、观察、写生到布局、色彩等滔滔不绝,深入浅出又丰彩熠熠,引人入胜。
就绘画写实与境界,张大千说: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要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间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正是古人所谓遗貌取神,又等于说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这可引注王摩诘的两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怎样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
就学习绘画,张大千说: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着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其次才是写意。不论画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总要了解物、情、态三事。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不论古今,眼现手临。切忌偏爱;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但每人笔触天生有不同的地方,切不可专学一人,又不可单就自己的笔路去追求,要凭理智聪慧来摄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
1936年,《张大千画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徐悲鸿作序,题目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934年,张大千举家迁往北平。当时北平是全国文化中心,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很快与北平的画家打成一片,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交游圈与名声。1935年的5月22日,于非闇(àn)在《北平晨报》上发表一则短文,标题是南张北溥,从此张大千的知名度与北方画坛领袖溥心畲(shē)齐名,张大千赢得了全国知名度。
要交代的是,就在迁到北平的这一年秋天,张大千看中了北平天桥京韵大鼓艺人杨婉君,19岁的杨婉君高挑丰润,长得很像唐伯虎画中的美人,一双纤手白如凝脂,令张大千如痴如醉。
杨宛君
张大千当时给曾正蓉和黄凝素提出的理由是:自己常年在外地会友和学画,但曾、黄两位夫人都一心扑在家里的孩子身上,没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必须再娶个年轻会交际的女子,一来可以管顾他衣食,二来可以应付场面。曾、黄二位强烈反对,但在张大千的坚持下,杨婉君还是被他迎进门,做了他的三姨太,不久改名为杨宛君。这个家里一下了有了三位女主人。
张大千与杨宛君
有了新人,自然厌恶旧人。于是,不甘被冷落的黄凝素常与张大千针锋相对,冲突不断,两人感情渐生嫌隙。杨宛君来到张大千身边后,一直没有生孩子,在家地位并不如黄凝素,因此黄凝素勉强隐忍。张大千第一次赴敦煌,由杨宛君相陪;第二次赴敦煌,则由黄凝素相陪;两位夫人不畏艰苦,在沙漠中为他打点生活起居,照顾他两年七个月,成全了张大千的艺术人生。
杨宛君是张大千最后的女人吗?不是!才情需要激情才能激荡起来,时间长了,杨宛君肯定会成为过去式。十年后,张大千又开始招花惹草,要再次迎娶十几岁的少女,而这个少女竟然是他闺女的同学徐雯波。这是后话。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张大千一下子困居北京;1938年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氏推诿不从。由于他侮辱日军,一度还被日军扣押起来。直到1938年5月,张大千才化装逃脱虎口,只身离开北平,抵达上海。
这一年的年底,张大千举家迁到四川青城山上清宫。张大千在经历一番劫难和动荡后,回到这青山绿水中,他身心舒畅,重新唤起了创作激情。他在青城山住了两年,这一段相对较长的安定时间让他能潜心研磨诗文、画艺,走到了以自然为师的顶点。这两年中他画了一大批山水花卉,有1000多幅。他这个时候的山水画,已经把水墨与青绿融合起来,笔墨厚重。《青城山全景通屏》是青城景色的代表作。
1940年9月,张大千离开青城山,准备西行敦煌,探寻中国绘画艺术的渊源。1941年,他带着杨宛君、张心智北上兰州,准备往敦煌;途中,结识陇中画家范振绪。在范振绪陪同下抵达敦煌,留敦煌临摹壁画。在其临摹壁画期间,对多处壁画进行剥损,造成无以复加的灾害。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说:张大千到敦煌,是害了敦煌。这一年的年底,张大千来到青海西宁。1948年,敦煌参议员郭永禄在甘肃省一届六次参议会上发难,指责张大千破坏敦煌千佛洞壁画。十名参议员联名附议要求严办。《西北日报》以《张大千何如人也》为题,披露常书鸿、窦景桩(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为张大千辩诬声明与讲话。
1942年,张大千率张心智赴塔尔寺访藏画师,请教大幅画布制作工艺。后来携带五名藏画师返敦煌继续临摹壁画。
1943年,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同学徐雯波慕名来到张家,想求见张大千一面,张心瑞禁不住徐雯波苦苦哀求,就带这位同学忐忑不安地叩响了父亲的书房门。房门开后,44岁的张大千望着面前的14岁少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眉眼舒展、眼前一亮,仿佛又重新找到了爱情的感觉。
徐雯波
张大千带徐雯波参观自己的画室,精心讲解,异常热情。徐雯波没想到面前这位美髯飘飘、名满天下的大师,竟如此平易近人,她不禁心潮澎湃。可是,她绝对没想到这个大画家是看中了她的美貌。张大千热情讲解,又邀请徐雯波常来做客;当徐雯波提出要拜他为师时,张大千拒绝了。他在心底已经盘算着要把徐雯波变成自己的妻子,如果收作自己的弟子,那么,一切都完了。
聪明的黄凝素见张大千对徐雯波不一般地垂爱,超越了一个成人对一个孩子的界线,她也从两个人的交往中很快察觉了蛛丝马迹,于是对徐雯波提防万分,不让二人有单独共处的时刻。
这个时候,日军的战机来了。徐雯波为了避人耳目,索性以防空袭为由,邀请张大千到她有防空洞的姑母家长住,张大千一口答应,在徐雯波姑母家摆了张画桌,长期由徐雯波陪着作画。张大千为了把徐雯波娶回家,常常没事找事斥责、打骂曾正蓉、黄凝素、杨宛君三个太太。
黄凝素是弱女子吗?不是,绝对不是,她性子刚烈。再也不愿忍耐的她,向姐妹们说明情况,并准备在张大千回家后,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这天,张大千从徐雯波身边回来,刚进家门,曾、黄、杨三个太太就一拥而上,围住年近五旬仍花心不改的张大师,斥责其背叛家庭。越骂越生气的黄凝素,顺手抄起桌上镇画纸用的铜戒尺,便往张大千身上抽去,张大千反击,铜尺打中他右手背,他痛得失声大叫,破门逃走,一夜未归。他去了哪里?听张大千徒弟说,大师已经出家当和尚去了。三个太太带着子女们进山搜寻,第二天,在一处山洞里发现了面壁打坐的张大千;张大千一言不发、闭目不理睬家人。这下子,三个太太反而乱了阵脚。后来,众人把罪魁祸首黄凝素推出来,黄凝素跪地请罪,张大千以获胜者姿态重新回到家里。他说,已经与徐雯波同居了,徐雯波已怀有身孕,必须娶她回来做四姨太。
徐雯波
就这样,徐雯波进了张大千家门,做了张大千的四姨太。张大千比徐雯波整整大了30岁。
刚烈的黄凝素看着可以做闺女的徐雯波,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坚决提出了离婚,还向张大千索要了一笔巨额赔偿。她已经40岁了,最好的年华全都献给了张大千,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叛。黄凝素不但自己要和张大千离婚,还劝说三姨太杨宛君也与张大千离婚,可杨宛君还盼望着张大千能在心底给自己留一席之地,没有答应。后来,张大千以杨宛君身体有病为由,将她送回北平娘家静养,在送去几两金子、几担米和柴炭后,从此音讯断绝。杨宛君没有为张大千生下一儿半女,后来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1946年,黄凝素和张大千离婚。八个孩子全都留了在张家,她和一个年轻几岁的牌友结婚,后来又生了孩子。虽然第二次婚姻也未必尽如人意,但她宁可抗争、宁可寻求独立,也不甘当弃妇。
1947年,48岁的张大千迎娶了18岁的徐雯波为四姨太。1949年,徐雯波生下了儿子张心健。张心健七个月的时候,张大千准备离开大陆去台湾,但只买到三张机票,除了他和徐雯波外,还带上了与黄凝素生的幼女张心沛,七个月的幼儿张心健留在了四川。
徐雯波与子女
张大千与徐雯波
张大千与徐雯波
张大千与徐雯波
徐雯波后来又生一子张心印。她追随张大千一生,从内地到台湾,由台湾到香港,由香港到印度大吉岭,再到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最后定居台湾外双溪的摩耶精舍,直到1983年张大千因心脏病去世,相伴近四十载,陪他走到了最后。张大千临终前,将94%的遗产都留给了徐雯波,其他夫人和子女共同继承他剩下的6%财产。
张大千一生弟子上百,有主要影响的有:曹大铁、谢伯子 、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贞、刘力上、胡若思、慕凌飞、糜耕云、梁树年、汪德祖、吴青霞、厉国香、龙国屏、黄独峰、王康乐、胡力、王永年等人,其中,曹大铁是张大千弟子中绘画水平最高的一个。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拜张大千为师学画。
张大千再传弟子也相当多,比较有影响的是:白传巨、曹公度、李柏林、陈沫吾、杨振升、杨震麟、葛茂柱、刘起伏、刘力群、何纪明、葛茂桐、孟庆利,吴嗣坤、聂振文、吕刚,姚丹萍、江洪泉、安云霁、杨春蕾、张师曾,包伟东、赵凯等人。
张大千个性不羁,他曾说:人生啊,再老也要谈恋爱……
嘉耦图
2011年5月31日,张大千作于1947年的设色纸本立轴《嘉耦图》,以1.910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58亿元)成交,创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当年,张大千作品的拍卖总额达到5亿多美元,成为全球之首。
扑蝶图
张大千的仕女画雅俗共赏,他对美人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神髓逸出。他眼中的美人标准可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仅要长得美,而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乔木高士,作于1982年
《乔木高士》在简笔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调清新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却茂然有生气;一持杖高士仰望乔木,似对生命几何若有感悟。从此图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寿桃 镜心 张大千1982年所作
黄山文笔峰
《黄山文笔峰》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晴麓横云
《晴麓横云》作于1980年,张大千仍孜孜于艺事追求,以破墨挥洒之笔来代替细笔。此图山石浑厚,树木朴茂,烟云横生,是大千晚年厚重浑穆、自抒胸臆的山水佳作。
阿里山浮云
《阿里山浮云》为张大千八十二岁时忆游之作,以泼墨为主,几不见勾勒皴擦,然山脚几笔房屋的勾勒,顿使抽象笔墨转化为万千气象,实乃笔简意周、意趣天成。大千还曾作《阿里山晓色》,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金笺山水
《金笺山水》1980年张大千八十二岁高龄,仍作画不息,而且笔墨运用更是得心应手,达于淳化。该图绘于泥金笺上,色彩丰富,瑰丽沉浑,尤其是泥金底使画面有高贵典雅之感。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加关注并点赞。
声明:《世界上最流氓的画家的画,最无耻害羞的画(附2024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一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归属于其原作者所有。本站承诺不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仅为传递知识性正能量信息。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到1791363168@qq.com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