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得与奥地利人卢比斯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鱼雷。二人以罗伯特的姓为其命名,白头鱼雷就这样诞生了,罗伯特也被世人奉为现代鱼雷之父。150多年过去了,至今掌握鱼雷研制技术的国家依然只有9个,难道鱼雷很难造吗?
白头鱼雷
1887年,俄国向土耳其一艘2000吨级的通信船发射了一枚鱼雷,成功将其击沉,这是鱼雷在全球海战史上的首秀。鱼雷出现到第一次击沉敌舰跨越了2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
鱼雷的前世今生
前世
在早期的海战当中,火炮是舰船的主要武器,但是火炮通常只能轰击敌舰的甲板与桅杆,很难伤及船身,并且极其容易被敌军发现。这样敌军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应对,命中率并不算高,所以火炮对于舰船的威胁不太大。
火炮
若想快速有效的击沉敌舰,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击毁敌舰舰体。敌舰舰体一旦发生漏水爆炸,那么它必定会在短时间内沉没。所以早期鱼雷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抛开传统的火炮对擂,选择从水下攻击敌方军舰薄弱之处。
但是早期的鱼雷只能算是水下的炮弹,未安装自导系统,只是带控制系统的直航雷。这种鱼雷需要在发射前设置预定的航程,一旦发射便不能再次控制其上浮或是下潜。而且这时期的鱼雷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蒸汽瓦斯或铅酸蓄电池,只能打击近距离目标,难以进行远程攻击。
今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鱼雷重获新生的重要节点。二战后期,德国海军在传统鱼雷中安装了自导系统,并且用电作为鱼雷的动力来源,现代鱼雷便由此诞生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鱼雷具有更先进的能力。新式鱼雷自身携带的导引装置能够自动引导其攻击目标,当目标做出规避时,鱼雷也能通过调整舵片的姿态和方位,精准命中敌舰。
新式鱼雷的威力如此强大,却只有9个国家掌握鱼雷的研制技术,世界各国为何不大力研发呢?
二战德国鱼雷
制造鱼雷的难解之题
技术复杂
在水下工作的鱼雷在动力装置、引导控制装置和集成电路方面都需要克服许多难题。这些组成部分不仅要使用防水的材料,而且要能够适应水下的高压环境。
动力系统一般依靠电力或是热动力,由于水下缺乏氧气,热动力支持的鱼雷难以发挥自身全部性能。于是科学家们便从火箭燃料中借鉴经验,将氧化剂一并放入鱼雷当中,这样便能够为燃料完全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燃料在燃烧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推动涡轮机,产生的动力驱动鱼雷前行。目前鱼雷的导航方式主要是有线制导、声呐制导与尾流制导三种。
鱼雷动力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在水下探测领域还稍有欠缺,鱼雷在水下发射后精度不算很高且容易受到干扰,效果不如导弹来得实在。与陆地上环境不同,水中强大的压力和阻力要求鱼雷的外壳必须坚硬且耐腐蚀,因此对于鱼雷外壳材料的要求很高。
关键材料欠缺
鱼雷定深器的核心就是一种稀有金属铍。这是排名世界第二轻的金属,它被做成弹簧来进行鱼雷压力感应,在热加工塑形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使弹簧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鱼雷无法正常运作。而铍在全球的储量并不高。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铍资源储量仅有8万吨,而且其中65%是非花岗结晶岩矿,提炼过程复杂。
金属铍
仅仅这一工艺,就断绝了众多国家自主研制鱼雷的梦想,鱼雷的研制始终是许多内陆国家的心病。缺乏试验场地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能够研制鱼雷的9个国家里,没有一个属于内陆国家。
造价成本高,使用范围较小,研发投入大,与其能带来的收益不相匹配,这使得许多国家干脆放弃自主研发,直接从其他国家进口鱼雷使用。
现代鱼雷的发展历程
随着数字通信、精密机械、现代控制、微电子、水声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发展,结合现代海战的需求。现代鱼雷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被称为自导鱼雷,通常采用主、被动声自导。它能够兼用接收目标的噪声导向,接收自身发出的脉冲声信号被目标反射的回声导向。能够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同时进行自动寻敌,既可以打击水面的舰船,也可以攻击水下的潜艇。
自导鱼雷
第二代被称为复合制导鱼雷,通常采用双向线导+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尾流自导的多种联合寻敌方式。这种鱼雷既可以通过传输指令控制鱼雷的导向,也可以让鱼雷自身对目标进行定位,从而进行精准打击。这种方式抗水体干扰和欺骗能力强,命中精度高。
复合制导鱼雷
第三代被称为智能化鱼雷,利用了先进的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高精度捷联惯导技术、光纤线导技术和鱼雷隐身与自辐射噪声控制技术等。捷联惯导技术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可以通过测量信息解算出目标的航向、姿态、速度和位置。而光纤线导技术提供了极快的运算速度和处理速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下一步动向。鱼雷隐身技术与自辐射噪声控制技术,就像是为鱼雷穿上了隐身衣,通过控制自身噪音的扩散隐藏自己,减少被敌方声呐检测的可能。这么多法宝集于一身,使得智能化鱼雷既能应对复杂的海上对抗环境,也能进行远程的隐蔽性攻击。
智能鱼雷
鱼雷水平哪家强
从目前全球鱼雷的研发能力来看,美国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仅有俄罗斯勉强能与其分庭抗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鱼雷。
美国MK-48鱼雷算是世界上最好的鱼雷之一,作为美国海军核潜艇装备的标准武器,MK-48堪称重型鱼雷中的老大哥,它是鱼雷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MK-48鱼雷不仅能够在水下发射,还能够从空中发射精确打击敌方潜伏在深海中的潜艇,或是在水面高速行驶的舰艇。
时至今日,MK-48已经研制到第七代,最大作战深度高达900米,最高航速约为100公里每小时,最远航程大于50千米。不仅如此,MK-48还搭载了先进的鱼雷降噪技术,既可以反舰也可以攻潜,可谓是全能型武器。
MK-48鱼雷
俄罗斯65-76型鱼雷也毫不逊色于MK-48。该鱼雷口径足有650mm,是名副其实的超重型鱼雷。虽然身形巨大,但是丝毫不影响它的行动能力,100公里每小时的航速,100千米的超远射程,使它能够对极远距离的目标造成威胁。它还能装备核弹头,不仅能对航母等大型水上编队和超级油船等大型海上目标发起攻击,还能对地方重要沿海城市或军港发动战术核打击。
这样恐怖的毁灭能力让美国军方产生了很大的顾虑,对于这样的大杀器,美国也只能在航母周围再派遣一艘护卫舰进行肉身拦截。
俄罗斯65-76型鱼雷
中国研究鱼雷的心路历程
我国的鱼雷研制算是不断借鉴学习的过程。从鱼1到鱼7的设计都看得到别国鱼雷的影子。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鱼10也踏入了世界先进鱼雷行列。鱼10在研发的过程中实现了闭环控制和无级变速能力,采用远程高速光纤制导,新型热动力技术与尾流自导技术结合。敌方舰船和潜艇一旦被其锁定,几乎难以摆脱其攻击,如果目标第一时间摆脱了锁定,鱼雷便可以通过变速功能减速后重新转入搜索模式,发现目标后再提速追击。
这样带来的攻击机会更多,给水下作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尾流自导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通过分辨舰船前进时的尾流,来判断具体位置。无论舰船的隐身性能多么出色,只要其前进就必然会出现尾流,用尾流追踪就不会打错目标。其次,鱼10采用HAP三组元推进剂系统,依靠这个系统,鱼10冷却时可以直接取海水。一般的鱼雷燃料在燃烧时非常剧烈,鱼雷本身难以承受,所以在加注燃料时,会放入冷却水来稳定燃烧。但是这种冷却水却也会在作战时暴露鱼雷的轨迹,鱼10在运行的过程中蒸发外界的海水,所以在前进中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纵观我国鱼雷发展史,都是在不断学习中前进的,不论是俄罗斯的苏制53型鱼雷,还是美国MK-26鱼雷,都是我国自主研发鱼雷的好老师。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这样,落后者只有谦虚地学习他国经验,才能实现自身实力上的飞跃。如今我国已是鱼雷制造强国,但是与美俄还有些距离,未来也只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在鱼雷领域彻底掌握主导权。
声明:《鱼雷已经发明了150多年,目前只有9个国家能开发出来?鱼雷难制造吗?(附2024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一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归属于其原作者所有。本站承诺不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仅为传递知识性正能量信息。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到1791363168@qq.com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