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长
北京,中国的首都,GDP第二城,四大中心,北方独一无二的大哥。
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GDP第一城,长三角的领头大哥。
一北一南,中国的绝代双骄。
如同所处的方位,近些年两个超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分化。
1
减量发展,成为近五年北京的核心战略。
在最近召开的党代会上,北京公布了五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绩单,并自豪宣布:
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减量,是做减法;发展,是做加法。
减量发展的创新提法,一增一减,怎么做到势头均衡?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被批复,其中便首次提到减量集约: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
简单来说,减量明确指的就是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做减法。
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4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到2024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此次党代会公布的成绩单,也都完全实现了目标。
尤其是在人口规模的控制上,北京的减量十分明显。
2024年北京总人口2188.6万人,相比2014年还是增加了37万。
但从2017年之后,常住人口便逐年下降,每年都是负增长。直到2024年七普摸清了家底,2189万人才算止住负增长的势头。
2024年,北京总人口依然下降了0.4万人,负增长还在继续。
中心六城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的人口控制,尤为明显。
2014年,城六区1276.3万人。2016年之后开始下降,到了2024年降到1084.9万,恰好完成规划的控制目标。
8年时间,城六区人口下降191万人,真正做到了减量。
反观其他10个城区人口,8年时间人口增长了228万人。即便在北京总人口负增长的2024年,10个城区也增长了13.2万人。
核心城六区的人口减少规模过快,成为北京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余10个城区的人口,反而成了增长的主力。
人口的流动方向,正发生变化。
2
另一个明显做减量的地方,在于功能疏解。
五年来,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
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区,都成为承接者。
功能疏解说来容易,操作起来着实困难。
对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讲,本身会对人才、资金、技术有着强大的吸纳能力。把这些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突然迁移,阻力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2000多家企业、600多家市场,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通勤、住房等问题,期间利益交错,颇为复杂。
但五年来的成绩证明,北京是真正下了决心,壮士断腕要做减法。
虽然在做减法,但北京并没有停下狂飙的脚步。
今年1月份,上海还没公布经济数据时,北京率先宣布2024年GDP突破4万亿。
北京,也成了第一个宣布突破4万亿的城市,人均GDP排在31省市的第一位。
尽管,在中国城市GDP排名上,北京依然不敌上海排在第二位。
北京的定位一直是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唯独没有经济中心。
但从北京骄傲宣布4万亿的态度,也能看出其对经济中心的定位,并非不在乎。
因此,减量发展并非原地踏步,一切都关乎效率。
2018年至2024年,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110平方公里。但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较2015年提升了35%、55%和41%。
通过疏解,把一些功能放到城郊或周边城市,大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产生更为紧密的产业经济联系,一个现代化都市圈便水到渠成了。
这是极为理想的状态,但也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3
当北京在极力控制人口规模的时候,中国第一强市上海,却开始抢人了。
6月29日,上海专门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
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即可落户;
外地的双一流高校/学科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直接落户;
在沪双一流高校/学科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单位工作的,直接落户。
这已经是上海第四次放宽落户门槛了。
半个月前,上海专门针对留学生出台政策:
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生,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在上海全职工作即可直接申办落户;
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全职工作并缴纳6个月社保可申办落户。
而院校的排名,只要在世界四大排名内都可以。
再往前的2024年,上海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2024年,针对在上海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也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疫情解封后的上海,除了抓生产、促消费之外,还在抓紧时间抢人才。
注意,是人才,是留学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抢人口。
2489万人口的上海,比北京都高,为何还在抢人?
不应该为了避免大城市病,同北京一起控制人口规模?
的确,上海确实动过控制人口规模的想法。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提出要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
可如今,上海已经一只脚踩在了2500万的红线上,留给抢人的空间几乎没有了。
但上海的担忧在于,未来人才恐怕真的不够用了。
2024年,上海常住人口仅增长1.07万人,排除外来人口流入的话,自然增长-2.3万人。
加之上海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4%,老龄化非常严重。
像上海这样以制造、金融、贸易、航运为主产业的城市,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才能保持经济活力。
设置一定的落户门槛,但针对高学历人才又放宽门槛,上海都是在为未来做打算。
4
作为全国唯二的超级城市,北京上海一直在暗中较量。
2024年,北京GDP占上海的比值,已经达到93%的历史高点。较量趋于白热化。
而这波上海抢人,可以说完全是冲着北京去的。
清华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只有16%留在了北京,硕士生38%留在了北京。而去向最多的第二城市,就是上海,22%的本科生已经高过北京。
北京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42%留在了北京,排在第二的依然是上海,占比14%。
当北京在控制人口,正好北京落户实在没希望,正好北京有全国最多的双一流高校,北京的大学生外流,势必会加速。
而外流的大学生,大概率奔向长三角和珠三角。
上海在此时出手,你说是针对谁?
北京向左,上海向右,结果注定不同。
当上海抢得足够多的人才,联合长三角一众兄弟城市,城市群的经济活力势必远高于北京。
届时孰高孰低,拭目以待。
声明:《上海gdp2024总值,北京gdp2024总值(附2024年最新排名前十名单)》一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归属于其原作者所有。本站承诺不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行为,仅为传递知识性正能量信息。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到1791363168@qq.com处理!